中医如何防疫?
张宇飞医师
自2020年春节起,每个人都在经历着百年不遇的瘟疫。尤其很多新移民朋友、来自中国务工人员、留学生等,绝大部分人已经两年未回家见到家人了。到了虎年春节期间,仿佛已看不到疫情依旧肆虐的痕迹。牛车水、武吉士等商场聚集了众多庆祝新年的人群。各个餐馆也是生意火爆。直到年后才发现确诊人数直线飙升。民众们似乎意识到疫情从未远离,面对一波未平一波再起的疫情,大家应该如何做好防疫呢?
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中医抗疫的一些方法。其实人类历史上,有多次抗击瘟疫的故事。有史料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甲骨文中提到的“虫、蛊、疟疾”等字样,中国先秦古籍《山海经》里提到了“疠”等,都是指“瘟疫”。疫情自古有之,况且之前医疗水平远不如现代,所以大家不要恐慌,尽量保持情绪乐观稳定。
中医传统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提出:“上医治未病”。关于治未病抵抗瘟疫,历史上还有一段经典案例。东汉末年,瘟疫横行。张仲景在长沙做官,在告老还乡退休的时候,正赶上那年冬天,寒风刺骨,雪花纷飞。在白河边上,张仲景看到很多无家可归的人面黄肌瘦,衣不遮体,因为寒冷,把耳朵都冻烂了,心里很难受。经过研究,他研制了一个可以御寒的食疗方子,叫“祛寒娇耳汤”。祛寒娇耳汤其实就是把羊肉和一些祛寒的药物放在锅里煮,熟了以后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再下锅,用原汤再将包好馅料的面皮煮熟。张仲景让徒弟给每个穷人一碗汤,2个“娇耳”,人们吃了“娇耳”,喝了汤,浑身发暖,两耳生热,再也没人把耳朵冻伤了。直到今天华人在冬至这一天吃饺子就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抗疫救助民众的事迹。
从中医“治未病”的理论看,首先要做好预防,增强抵抗力。
1,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切断传染源;
戴口罩、勤洗手、预防感冒;
不吃冰冷食物,保护好脾胃对抵抗病毒是非常重要的;
按时作息,每天保障7个小时睡眠时间。这样可以让机体得以充分的休养生息,有利于消除疲劳,增强抗病能力,抵御毒邪入侵人体;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坚持合理的运动锻炼,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改善精神状态,增强体内正气。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宜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气功、太极拳、八段锦、散步、慢跑等运动;
保持心情愉悦,重视精神调养,要避开不良情绪的干扰,及时调整精神状态,保持精神愉快,应多晒太阳,多听音乐,多与家人、同事交流,保持乐观情绪。
2,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保护易感人群;
合理施膳,以食代补:养护好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首先需要合理膳食,只有脾胃之气的不断充养,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才能强健,一般选用滋阴补肾,填精补髓和温肾补阳并用的血肉有情之品,如猪脊骨汤、鸡汤、鱼汤等,但不要过分油腻。素体阳虚畏寒者可用葱姜汤、当归生姜羊肉汤增强人体抗寒能力。
自我按摩,疏通气血。揉按相关穴位可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居家可选迎香(鼻翼两侧)、合谷(虎口处)、足三里(外膝眼下凹陷处)、三阴交(内踝上约3寸胫骨后凹陷处)等穴位按摩,调畅气机,提高机体免疫力。
自艾保健,温阳健体。艾草的主要功能是“祛寒湿、治虚寒”。艾条点燃后借助药物熏熨或温灼体表穴位,产生的药力和温热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经散寒、温通气血、祛风邪、补气助阳、温益脾肾、扶正祛邪作用,从而达到保健养生、防病治病的目的。使用药用艾条悬灸足三里、合谷,或隔姜灸神阙穴(肚脐)每次15至30分钟,每日一次,连续3至7天,可起到-5-预防作用。在使用艾灸预防时要注意室内通风、防止火灾与灼伤。
除了一些常见的防疫生活习惯以外,还可以服用一些防疫的茶包,携带中药香囊来预防感染。下面为大家推荐免疫茶包:
免疫茶
白术、黄芪、芦根、金银花、连翘
甘草
疫情期间服用免疫茶,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力,滋补肺气,健脾胃的功效。扶正祛邪而达到防疫之目的。在庆德堂各个分院都可以购买到我们的免疫茶包。
“药食同源”,亦可以服用一些药粉达到增强人体正气,预防感染之疗效。
生黄芪、炒白术、北防风、冬桑叶、怀菊花、紫苏叶、生甘草。
功效:益气固表,疏风散邪
一日一剂,连续服用7天
推荐药方为预防用药。隔离期间出现发热等变化时要及时报告,及时进行核酸检查,以判断后续处理。
2月7日起,新加坡卫生部通知症状轻微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患者,在出门前12小时内抗原快速检测呈阴性,可以到中医诊所,但需与其他患者隔开看诊。届时,更多的民众可以通过服用中药增强免疫力,抵抗疫毒之功效。
对于部分中医诊所落实隔离看诊可能会有些难度,相信在政府的支持、中医界团结互助下,一定会为大家创造一个良好的抗疫环境的。
最后祝愿大家都顺利、平安、健康的度过这次疫情。
想寻求咨询我们的医师的内科条例和其他身体病症?您可以购买庆德堂的礼卷,并在任何分店兑换!
*只限新客户兑换(治疗和药品)。
Success!
Oops, please try again!
Kin Teck Tong. All Rights Reserved.